酒店 HOTEL&RESORT

杭州黄龙饭店龙吟阁的每一道菜品,背后都有一段独特的溯源之旅。餐饮团队常年深入浙江的乡野山林、河畔田埂,寻找那些隐于市却品质出众的特色食材。永嘉的蒲瓜被、坡塘村的笋干菜、天台山的“小狗牛”……这些被重新发掘的乡土味道,在龙吟阁的餐桌上焕发新生,也成为支持乡村发展的切实行动。

在翻阅旧志的那一刻,龙吟阁团队第一次听到“小狗牛”这个名字时,几乎都以为那是传说。没有照片,没有标准品种,甚至在一些地方志里只留下寥寥数语。可越是模糊不清,越让人心生好奇。于是,一场跨越山水的寻味之旅开始了。

驱车从杭州出发,沿甬台温高速一路南下,再转入天台县灵溪乡的盘山公路。45天里,团队几乎走遍了所有乡镇与村落。有人指着山那头说:“过去有的,现在不养喽。”直到在灵溪乡的一个小村落,终于看到了那种传说中的小牛——毛色微黄,体型不过普通黄牛的一半,却精神矫健,步伐轻盈。村民笑着说:“这就是我们祖祖辈辈养的小狗牛啊。”

小狗牛的生命,几乎是山地与时间共同雕刻的结果。因为地势险峻,它们常年在山坡间奔跑,肌肉紧致,肉质天然结实;因为放养时间长,脂肪分布均匀,香气层次丰富。这样的牛肉,不同于牧场肥牛的油润,也非草原黄牛的粗犷,而是一种介于野与驯之间的柔韧质感。

回到杭州后,龙吟阁主厨董师傅与厨房团队做了数十次实验。如何能最大程度保留这种山地牛的“筋道”与香气?最终,他们决定采用广式罐焖的方式——以低温长时慢炖,让筋肉在时间中舒展。三四个小时后,汤汁浓稠如膏,肉质却不碎散。入口时,先是软糯的表层,紧接着是富有弹性的内里,香气从舌尖缓缓绽放,似山风徐来。

“这道菜其实是在和时间赛跑。”厨房里,董师傅常说,真正的火候并非温度计上的数字,而是厨师的心。焖煮太短,则筋未松;太长,则香气散去。掌握其间的“度”,就像山中放牛人握着缰绳,既放任,又克制。

龙吟阁的小狗牛菜式,如今已成为餐厅的代表之一。它不仅是一道菜,更是一次“共富”的延续。饭店与当地政府合作,定向认购小狗牛,帮助养殖户重启养殖产业。曾经的“濒危小牛”,如今在城市的餐桌上重新焕发生机。

吃过这道菜的人常说,它的味道像山风一样——不是浓烈的惊艳,而是一种带着土壤气息的温柔。那一刻,你能感受到浙江群山的起伏、牧人的脚步,以及一段正在延续的共富故事。

 

浏览量 : 2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