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 BUSINESS CIRCLE

就在昨日,“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于上海新天地惊喜亮相。设计上海与上海新天地再次强强联手,于3月4日至17日呈现别具一格的设计风采,这次的设计节邀请了众多国内外知名设计师在上海新天地公共区域精心打造25件装置作品,从新天地广场,到南里、北里和新天地时尚,一直蔓延至湖滨道,一路上装置作品多姿多彩,妙趣横生,为过往的行人增添了无尽乐趣。

在线上社交媒体逐渐占据人们日常生活的背景之下,本届“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以“回归社交本源——相知遇见”为主题,希望通过一系列互动装置、视觉艺术以及论坛等方式,鼓励人们在真实社交中的相遇、成长与交汇。

看点一:童年“碎片”

在这次的设计节装置作品中,看点颇多,“玩趣”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为了提升空间趣味性,知名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Kokaistudios以儿童的传声筒游戏为灵感,将其转译为现代语境下的互动游戏。

新天地广场喷水池旁,悬挂的透明管道如同柳枝低垂,吸引人们互相倾诉秘密,装置名“树之密语”正是来源于此。

而无界研究室联合创始人兼创意总监李俊杰于新天地南里设计了装置“捉Me仓”,以类似“捉迷藏”游戏的形式,通过装置的转动,不断呈现“遇见—相知”过程。

同样在新天地南里,惟昔设计(VERVE Studio)的作品“留光机”则以小时候小伙伴们一起结伴玩耍时最天然本真的模样为原点——分享、友爱、争吵、和好……童年时的红色透明弹球好似融化成了装置中金属闪片的水泥地坪,穿透水晶质感红色阳光板的阳光仿佛五岁时把弹球对着太阳时看到的那束光一样炫目灿烂。

依照记忆建起一个“发光体”,其中彼此偎依的两把小竹椅便是邀约——留住光亮,留住时光。

看点二:“非自然系列”

知名多学科工作室Atelier I-N-D-J 在新天地广场一楼橱窗内设计了一个以蝴蝶为主体的“非自然系列”,通过3D 扫描蝴蝶的标本并打印输出经过处理的数据,商品化蝴蝶的存在感,使之以数字方式永生,以此唤起人们对环境变化的关注。

不仅是蝴蝶,设计师们的目光也投向了濒临灭绝的野生犀牛,装置艺术则成为了人与环境友好共处的理念传递的窗口。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师生们在新天地时尚中庭打造了作品“Xixi Balance”,将犀牛及多种濒危动物的折纸吊挂在通过细杆组合构成的平衡装置上,寓意自然界中微妙又充满不确定性的平衡关系。

当有轻风吹过之时,装置所产生的涟漪效应又将引发结构上每一个纤薄折纸形象的剧烈摆动,生命的脆弱同人与自然间紧密的的依存关系一览无遗。

看点三:沉浸式交错体验

人与自然的互动启迪心灵,人与空间的互动则可实现多维度的交流。新天地北里入口处,由RSAA/庄子玉工作室创作的艺术装置“坛”城,将参观者引入光与影交织的空间里穿梭。

直径五米的圆形迷宫中,不同的标高剖断出了平面形态和迷宫路径,使观者在其中产生各种交互和接触的可能。这正像人们从线上相识回归线下物理空间,在城市中不断探索自己的过程。

在数字时代,人们的生活、工作与社交越来越呈现“碎片化”的场景。

杨明洁所设计的“碎片化存在”空间装置将这种“碎片化”的虚拟形态可视化,在新天地南里广场建构了一个让观众身处其中可直观体验并思考的空间

交错迷幻的结构围合成一间“羊舍茶室”,让人思考每一个个体作为其中一个碎片,与这个万物互联的世界相互之间的关联。

在南里中庭,《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继2018年打造的Apartment Store—场景浸入式购物体验空间崭新升级后重磅回归,再次匠心造“家”。

把生活中各种看到的、想要的、希望的状态浓缩映射在一个196平米的居家情境空间中,并在成功延续视觉化和情景化的表达之上,加入“A Flowing Museum”的艺术化生活理念,让观者在光影明暗间感受每季、每月、每日的时光流转,在房间与房间的边界模糊效应间,探索空间无限延展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空间中还有艺术化互动装置和每日不停歇的沙龙、讲座、市集,期待市民朋友的加入。

看点四:“相知遇见”

特邀设计师们带来了多样的艺术装置作品,深入探讨“回归社交本源—相知遇见”的主题。除此以外,本次设计节策展人中的侯正光和杜心月也分别带来了不同主题的装置,为设计节注入不一样的元素。

侯正光把中国元素的加入作为本次策展装置的主要特点之一。当年街头巷尾的几把小竹椅子是人们交流的载体,人们在这里相知、遇见,过着平凡的每一天。陪伴着一代人社交生活的小竹椅子,映射的是单纯、信任和善意,作为回应设计节主题的载体再合适不过。在新天地时尚门前的作品“超级平凡”中,设计师将它放大,放大到不得不关注,不得不仰视;当平凡成为了非凡,一度被忽视的社交本真又重新回归到人们的视线中来。

除了“超级平凡”,他还与不同设计师合作,借由天桥茶席之“山”、“水”和“逍遥游”来表现人与自然的沟通。

陈列于时尚天桥通道的作品“天桥茶席之竹山水”中,设计师江柏明以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竹为中心材质,布置成中式庭院山水及日式枯山水的造景,以高低错落和几何状的排列,打造或山或水或步道的景致,成为茶席上的微型景观,让人在品茗中感受庭园山水的意境。

时尚画廊的“天桥茶席之水”则是设计师小杰多年前为故乡瓯江而作的设计,清澈潺潺的流水流淌在日常生活里,引人遐思。

“逍遥游”悬挂于时尚中庭天顶,从庄子《逍遥游》里一则《北冥之鱼》的故事开启了我们对鲲的想像——作品由上千万颗微曲镜组构成一只大型的飞鱼吊灯,鱼身鸟翅,突破传统灯具该有的样貌,在工艺与工业间自在优游。

看点五:“I’ m here”

另一位策展人杜心月则带来了两个互相呼应的装置“I’m here”,Part A概念雕塑装置位于新天地广场,Part B互动影像装置则在新里呈现。

“I’m here”,给出的是一个明确的社交态度:我在这儿,不回避;我是真我,不伪装,意在对于社交中的诚信现状抛出问题。

其中,概念雕塑装置以直观纯粹的创意语态,引导每一位观众以拍摄分享的方式进行社交态度共享,共同传播社交正向能量。

互动影像装置则由巨型LED屏幕、现场影像收集装置以及现场影像处理装置三部分构成,装置在收集到参与者的面部肖像数据后,会将其与之前参与项目体验的观众的面部肖像数据结合,实时生成独属于参与者自己的“社交画像”。“I’m here”意在探讨当下社交通道中“真实”与“虚假”的界定,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反射、影响的效应。

看点六:“TALKS in the city”

值得一提的是,2019新天地设计节全新开启“TALKS in the city”论坛。作为此次设计节最新设置的核心组成部分,论坛以“复合社交界,共享新知见”为主题,带来包括设计、建筑、城市规划、产业创新等在内的更多复合创新领域的知识分享。

论坛邀请了意大利著名设计师Aldo Cibic,“品物流行”设计师团队,“三联书店”运营总经理张桢宇,“On Time Show”创始人顾叶丽,“Assbook”创始人尤杨等创意行业的领军人物,于3月4日、9日与10日,与创意设计爱好者、城市文化探索者们齐聚一堂,共享无界新知见。在这里,社交被设定成一种更理想的状态:创造,思考,交流,共享与再创。

在这个为期14天的“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中,通过一系列互动装置、视觉艺术以及论坛等方式,唤醒了很多现实生活中被忽略的社交对话,似乎是在鼓励着人们,在真实社交中相遇、成长与交汇,想必,这一定能成为成为市民公众与设计爱好者的一大社交目的地

浏览量 : 2291319